近年来,随着全社会档案意识的大幅提高,机关团体及人民群众对档案的利用需求日益增长,自治区档案馆接待查档人数屡创新高。4月27日,自治区档案馆又以高效专业的服务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全天响应5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查档需求,服务现场及电话咨询群众40余人次,精准调取档案1200余卷(件),突破档案馆单日查档人次纪录、单日调卷记录,以“零差错、高效率”的务实行动赢得利用单位和群众高度好评。
精准服务,助力单位查档“一次办好”。27日上午,自治区林草检测规划院、自治区药品检验研究院等3家单位工作人员先后来到自治区档案馆查阅服务中心,紧急调阅2003年至今20余年间的政策性文件、会计凭证、项目档案等上千卷(件)档案。自治区档案馆迅速启动“绿色通道”机制,由专岗对接、全程跟踪,通过数字化检索+实体目录查询的方式,双管齐下快速定位目标档案,安排专人入库调卷,实现千卷档案半日调齐,为查档单位推进工作争取宝贵时间,为多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档案力量。
便民惠民,40余人次查档需求“一站解决”。在全力保障机关单位查档的同时,档案查阅利用大厅工作人员还同步受理学术研究、工龄认定、工资查询等多件个人查档申请。面对查档人数陡增、查阅席位满员的难题,自治区档案馆通过提前到岗帮办、现场即来即办、电话预约错峰办等举措,变“反复跑”为“最多跑一次”,保障群众“把事办成”。
技术赋能,异地查档“一键通查”。27日下午,天津市组织人事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致电,申请查阅一份内蒙古自治区1996年的征兵公告。依托馆藏数字化成果,自治区档案馆查阅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立即启动数字馆藏管理系统,仅用2分钟精准定位所需档案并完成信息核实,当下向天津的查档者反馈相关信息,实现电话查档“即查即办”,避免异地群众“跑空趟”,真正兑现了“一个电话解难题”的服务承诺。
从一卷卷泛黄的文书到一键可查的电子数据,自治区档案馆以日行千卷的“加速度”,诠释了新时代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光荣使命。单日服务量创造新纪录,既是档案部门深化数字化转型的缩影,更是践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注脚。下一步,自治区档案馆将继续紧紧围绕“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要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快捷的举措,为助力自治区贯穿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弘扬蒙古马精神、闯新路进中游贡献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