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档案文化>征文选登>正文
紧扣时代之需, 走好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档案馆的现代化建设之路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 QQ
     发布时间:2023-06-01 20:27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档案馆 王琳    浏览次数:     【关闭】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档案馆成立于1986年10月,作为全区唯一一家专业气象综合档案馆,保存着全区12个盟市11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建站以来的原始气象观测记录档案和气象科学研究、气象基本建设档案,这些记录不仅系统呈现了不同地区地面和高空的温度、气压、湿度、降水、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构成了珍贵的气象资料,也真实反映了时代不断变迁、科技不断进步的内蒙古气象事业筚路蓝缕、改革求新的发展历程。

翻开馆内一件件搭载着时间年轮的气象档案,历史的闸门轰然打开,时光的隧道悄然开启。2002年,随着气象记录档案保管体制由四级管理调整为二级管理,全区各盟市台站的纸质气象记录档案陆续移交到内蒙古气象档案馆,馆藏规模不断扩大,至今馆内保存地面观测记录档案、高空观测记录档案、农气观测记录档案、辐射观测记录档案、天气图档案等约5.3万卷。

初心不变,使命在肩

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时代的洪流下发挥气象档案作用,为稳步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档案智慧,成为气象档案馆自成立以来始终思考追求的核心目标。实践证明,只有当档案信息资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时,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充分全面体现。

踏上征程,勇于实践

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内容,也是传统档案馆走向数字档案馆的必经之路。从2002年开始,内蒙古气象档案馆在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业务服务基本建设项目》《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气候变化应对决策支撑系统工程》《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等项目支持和自筹经费支撑下,持续开展气象原始记录档案数字化工作,从地面观测月报表、年报表到高空探空、高空测风等等,从建站到自动站正式资料开始使用,陆续完成“内蒙古气温自记纸图像”、“内蒙古建国前和建国初期气象观测记录纸”“内蒙古气象记录月报表”“内蒙古气象记录年报表”等大量历史资料数字化任务项目。截至目前,馆藏高空、地面、农业气象、酸雨、辐射、冻土等原始记录观测记录档案数字化约805万页,这些成果为智能气象档案馆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方向明确,阔步前行

2015年,中国气象局印发《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年)》,提出气象现代化奋斗目标和发展目标;2016年,中国气象局和国家发改委联合编制《全国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气象资料业务发展实施计划(2016-2020)》和《气象大数据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十三五”时期全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特别提出“整合气象信息资源、加强数字档案管理,完善国家和省两级气象档案管理机制”的发展要求。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2016-2017年,内蒙古气象档案馆紧锣密鼓推进《内蒙古气象科技档案标准化改造(一期)》和《内蒙古气象档案库房标准化整理》等项目建设,新增纸质档案库房面积327㎡,新建密集架555m³,改造密集架160m³,购置防磁柜8台,新建40㎡机读载体档案库,最终建成拥有5个纸质库房和1个机读载体库房、面积达1000m³的现代化实体气象档案馆。在全面提高馆库硬件环境的同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科技的迅猛发展,气象档案业务体制和业务流程管理也迎来了大的变革。依据《气象资料业务发展实施计划(2016-2020)》,内蒙古气象档案馆以气象资料信息化为抓手,以气象档案、实时与历史资料管理及利用为切入点,开展数字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建设。先后建立了元数据归档业务,支持基于元数据的关键词检索方式;搭建了数字档案管理信息子系统,实现数字化气象档案资料的规范管理;构建了开放的气象资料共享平台,加强现代气象资料的开发利用与共享;建成了全区三级虚拟档案馆,为各级用户提供所属馆藏实体档案的可视化浏览、查询,提升气象资料应用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综合效益,彻底突破了档案服务的时空障碍。建设成果率先在乌兰察布气象局应用推广,完成了乌兰察布原始记录档案、馆藏实体档案的可视化管理、借阅、维护等业务应用。实现气象观测记录档案、气象科学研究档案以及气象基本建设档案等共计约5.2万卷纸质档案管理和借阅应用。

2019年,结合本地实际,在中国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开展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的“1+31”数字气象档案管理体系建设,作为第二批加入全国数字气象档案馆建设的试点省份,按照统一技术框架和标准体系,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语义解析、物联网、电子射频、3D虚拟可视化等高新技术,围绕进一步强化档案治理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安全体系建设,陆续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档案安防设备配置、档案业务系统研发、档案知识图谱挖掘研究、档案资源备份研究、全文数据库等一系列建设工作,有力推动了数字气象档案管理体系的建成,迈出了气象档案管理工作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转型的重要一步。建成集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现代化于一体的智慧型数字气象档案馆。项目建设成果支撑了气象部门近年来多项业务科研服务保障,如内蒙古全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的存储查阅利用,为各单位重大天气过程的复盘分析、总结灾害天气发生发展机理和规律、提升重大气象灾害复盘总结科学分析水平提供数据支撑。高时间尺度气象数据为军民气象融合发展、神舟飞船系列着陆场气象服务保障、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及相关科研工作提供新数据支撑等。

荣誉在肩,砥砺前行

归档存记忆,留史鉴古今。一路走来,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档案馆从建馆初期作为气候资料室的狭小一隅,到如今成为国家级的设施完备、“九防”到位、人才队伍稳定的智慧化数字气象档案馆,馆库规模不断扩大,收管存用管理流程日臻完善,气象档案信息技术管理的应变与革新不断发展,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气象“兰台人”不断进取的成绩。

回首往昔,光荣与梦想始终伴随左右。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档案馆被评为科技事业档案管理国家二级单位。1997年,晋升为科技事业档案管理国家一级单位。1998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1997年、2006年两次被评为全区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获评全国气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获评自治区级机关档案工作一级单位。荣誉的背后,是一批批气象“兰台人”在档案事业征程上持续接力奔跑的见证。

进入“十四五”时期,气象“兰台人”的光荣与梦想与时代之需紧密相连。内蒙古气象档案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改革精神推动档案工作转型创新,扎实推进档案“四个体系”建设,奋力实现内蒙古气象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